移动互联网O2O元年开启,重度垂直的争夺战
发布日期:2015-03-21浏览:2288
房企早已涉足O2O,但并没尝到“头啖汤”。反观那些观察已久的房企大佬们,不断完善O2O的模式下,在2015年开始不久就争先抢夺市场。近日,SOHO中国开始试水O2O短租,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SOHO面向重度垂直领域试行O2O模式,仅仅是在短租的业务上深耕。2015年再次强调了O2O的发展大势,同时也应验了2014年《创业家》董事长牛文文提出的“移动互联网重度垂直趋势”。
2014年,京东纳斯达克上市,虽然仍在亏损,资本市场仍然给出了两倍于苏宁的估值。实质上,资本市场看好的是未来的消费潮流与趋势,而未来的潮流与趋势是用户来推动的,更加直接的说法是用户习惯改变了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
与京东相对,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更是放出了“转型不成功,我就不退休”这样的豪言,而苏宁也将其上市公司的名字由“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以此来表明转型的决心。然而,苏宁的股价在进入2014年后一直跌跌不休。上半年,苏宁营业总收入511.6亿元,上年同期555.3亿元,同比下降7.87%。有业内人士评价苏宁转型实质好大喜功,陷入了僵局,对此体验式微营销创始人、全网O2O实战营销专家刘秀光表示,“尽管苏宁在亏损,但O2O必须要做,做了不一定会死,但不做就一定会死。”他表示,苏宁的亏损或许与其业务繁多等因素有关,而转型是势在必行的。
而在此前,腾讯百度万达合资200亿成立万达电商,中国电信的4G业务也联合众多垂直行业打造O2O模式,而阿里巴巴基本完成O2O的战略布局。在2014年,BAT巨头都看准了O2O的趋势。
抢移动互联网O2O市场万亿量级
O2O已经被业内分析得“体无完肤”了,但实际上能够践行O2O真实意义与玩法的企业并不多,在移动互联网的的深水区,能够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垂直领域与“商品服务大数据”的模式才能存活下来。以海底捞为例,一个真正称得上是践行了O2O真实意义的企业,专注于服务与产品,用海底捞信息部部长冯海龙的话来说就是,“服务会给用户带来价值,这些产品和应用,也已经实现了系统到系统之间的打通,系统到服务之间的打通,甚至系统到设备之间的打通。”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传统行业公司都在朝着O2O迈进。先后有从事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京东以及从事传统零售的苏宁,甚至包括从事物流快递的顺丰都发布了自己的O2O战略。
O2O为什么会这么热闹呢?这主要是因为当下零售市场的规模存在局限性,占领份额的只有传统零售和电子商务这两条路。假如O2O算是一种切分市场的方式,那么它挤占的也只是传统零售和电子商务的市场份额。这种切分对于总体市场规模意义并不大,但是这将直接导致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占比。O2O作为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传统零售的中间存在形式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企业和零售企业对于另外一种销售方式的份额的争夺。也决定了两方阵营的企业是否可以成功渗透到对方的业务领域。对此,刘秀光认为,“O2O目前还在发展,很多还不完善,但是商家都已经看到他的前景,尤其是未来移动互联网下的O2O才是真正意义上的O2O。”
BAT巨头与各界大佬的垂直争夺战
有业内人士预测,移动互联网将会在2015年给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各界大佬们在抢占O2O市场先机。
2014年,京东与15余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合作,布局京东小店O2O,京东提供数据支持,便利店作为其末端实现落地;京东与獐子岛集团拓展生鲜020,为獐子岛开放端口,獐子岛提供高效的生鲜供应链体系。2014年8月29日,万达集团、腾讯、百度在深圳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共同出资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据了解,万达电商计划在三年时间内一期投资人民币50亿元,第一年投资10亿元,万达集团持有70%股权,百度、腾讯各持15%股权。万达电商CEO董策表示,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商业终端和电商公司发展的必然趋势。
苏宁的“不成功不退休”的豪言,对O2O这块蛋糕更为“志在必得”。移动互联网让苏宁有了更大的机会:1600家线下店成了O2O的一个重要节点,成了用户随时随地消费、互动、社交的一个重要的场景,这是所有纯线上的电商企业都不具备的优势。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专家韩海潮也表示,FDD试验网启动预示着三大运营商开始全力备战,而渠道再次成为抢占重点之一。
在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今天,线下向线上的转移速度越来越快,但是线下的资源依然是重头,大量的线下实体资源需要思考如何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当中,而商家也更需要考虑消费群的消费习惯。“O2O既要照顾不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又要实现电子商务对消费者服务更加便利的内在要求。这是O2O业务模式的本质要求,无论哪种,其目的都是通过线上线下的同步结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对顾客的服务便利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客流,增加销售机会;提升销售额度,通过销售额的增加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刘秀光认为,评判一种O2O模式是否优秀,并不在于其形式如何,而是在于这种形式是否可以盘活企业的实体资源,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否可以融合更多的资源、提升企业生态圈的生存发展创新能力。